Email subscription
源情报留资表EN
源解视留资表EN
源解视留资表
源倾听留资表
邮件订阅

我们默认为您开具电子发票(普通发票),请您准确提供以下信息:

发票信息表单
源情报留资表

为什么又开始“反内卷”了?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终于介入了半个多月如火如荼的“红黄蓝外卖补贴大战”。一杯杯“零元购”的奶茶成为了近几年中国市场“内卷式”竞争的缩影——从电商平台到新能源汽车,从锂电池到AI大模型,企业以近乎惨烈的“价格战”努力维持销售、争夺市场份额,而行业的长期健康和活力却被严重消耗。

英文对“内卷”有个表达叫“race to the bottom”,翻译成中文为“向下竞争”,而这个短语的字面意思更加形象——“赛着冲向最后一名”。

在普通人层面,“内卷”这个词早已萦绕在耳边多年,每个人几乎都体会过其切肤之痛——不断增加的工作时长却没有相应的收入增长;学历贬值与各行业的35岁门槛大刀——没人想卷,却又不得不卷;有人甚至只能在“卷”和“躺”之间,硬选一条路。

今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官媒点名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电商平台等行业。多个行业及龙头企业也积极响应。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中央又开始提“反内卷”?

这一期,我们以8个问题为引子,从多个信源来理解这场“反内卷”。

  • 近期的“反内卷”动作有哪些?
  • 为什么当前时间点提出“反内卷”?
  • 哪些行业在内卷?
  • 本轮“反内卷”和之前的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
  • 当前的“内卷”是什么深层原因造成的?
  • “反内卷”能成功吗?
  • 哪些行业的“反内卷”前景更好?
  • 普通人如何“反内卷”?

1. 近期的“反内卷”动作有哪些?

信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IMG_256

IMG_256
“反内卷”重要政策及事件梳理

7月13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梳理了近一年来中央关于“反内卷”的重要政策事件。梳理显示,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防止“内卷式”竞争,这是历次政治局会议首次用“内卷”描述行业竞争。

自那之后,“内卷式”竞争问题在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被强调。

自2025年5月起,汽车、水泥等行业协会相继发布行业自律倡议和指导性意见;光伏领域龙头企业亦主动宣布减产;汽车、邮政快递、焦炭、钢铁等行业与企业也表态响应。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emAMCfO1URN3MSHIP2VXA

2. 为什么当前时间点提出“反内卷”?

信源:富国星投顾

IMG_256
文章截图

7月14日,微信公众号“富国星投顾”对“内卷”现象用了指标化定义,认为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且处在历史50分位以下水平的行业,就可以被定义为“内卷行业”;

  • 产能利用率<75%;
  • 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累计同比<0;
  • 利润率<5%。

作者认为,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与价格体系双双走弱。对应上面三个指标,可以看到明显下行态势:

  • 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回落,累计降幅达9.4%,至今仍处于低位运行阶段。
  • 在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下,价格水平持续承压,PPI同比降幅进一步加深。截至2025年4月,PPI当月同比已连续33个月为负,仅短于2012年至2016年时期。
  • 另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在过去三年中趋势性下行。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净利率教据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

这些态势显示,我国工业行业当前面临“产能过剩→无序低价竞争→挤压利润空间”的结构性问题,供需失衡矛盾加剧,行业运行压力持续上升,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R8AqogkL80JXrT8sbxMcA

3. 哪些行业在内卷?

信源: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IMG_256
三类可能存在“内卷式”竞争的行业

7月11日,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赵伟团队围绕产能利用率与价格水平(PPI)两大核心指标,辅以工业企业的负债增速、利润同比增长,以及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负债增速与利润同比等指标,对我国工业行业的“内卷”现象进行了系统性量化分析。

研究识别出18个可能存在“内卷式”竞争问题的行业,并根据内卷程度将其划分为“强内卷”“内卷”与“内卷倾向”三类。其中,“强内卷”行业涉及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制品和电气机械3个行业,“内卷”行业涉及煤炭开采、汽车制造、化学原料制造、医药制造等10个行业,“内卷倾向”行业涉及橡塑制品、金属设备修理等5个行业。 

IMG_257
涉及“内卷”行业的民营公司数量占比

作者认为,当前存在“内卷”问题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环节,且呈现出显著的民营企业主导特征。涉及“内卷式”竞争的行业中,民营公司数量占比超过50%,这与十年前的“供给侧”改革涉及的企业非常不同。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Y8XCXEYUVtNVq-l3JGaAQ

4. “反内卷”和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

信源:易峘,财新网

文章截屏

7月17日,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在财新网发表评论文章,探讨这次“反内卷”与十年前的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易峘认为有三点:

总需求环境不同:

2015-2017年间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主要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中推动的基建投资增长,带动钢铁和煤炭等行业产能和产量迅速扩张。此外,政府补贴也通过土地、信贷、税收减免、电价等各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形成部分“竞争性行业”产能扩张的推手。而本轮“反内卷”的背景为中国产业升级及出口竞争力提升带动的私营部门产能扩张。当前地产低迷、出口承压,需求侧以“托底”为主,政策刺激有限,通胀持续低位,对供需再平衡的推动力更弱。

行业分布与产业格局不同:

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以国企为主、产能集中度相对较低;而本轮“反内卷”涉及光伏、汽车等新兴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相近,但私营企业比重更高、产能更“新”,且集中度更高,行业间盈利分化显著,整合难度与路径存在差异。

政策方式转变为行业自律、自下而上:

供给侧改革以中央政府主导、行政限产、考核压实为核心,而“反内卷”更多依赖行业协会倡议与市场机制,强调法治化与统一大市场建设,目前尚无中央层面强制措施,短期约束力较弱,政策成效更依赖市场自发调整与龙头企业的协调推动。


信源链接:https://opinion.caixin.com/2025-07-17/102342033.html

5. 当前的“内卷”是什么深层原因造成的?

信源:刘志彪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文章截屏

2025年1月19日,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教授在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言,总结了四个内卷发生的原因:

  • 一是中国企业的战略理念: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依赖的竞争理念是非合作竞争博弈,而非双赢的合作博弈。这种基于零和竞争的思维,即通过降价等手段将竞争对手逼入困境,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寡头。在这种理念下,即使产能没有过剩,也导致内卷现象出现。
  • 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中国很多行业虽然竞争激烈,但始终没有形成像发达国家那样“几家龙头+大量配套中小企业”的稳定格局。发达国家通过多轮企业兼并和自然淘汰,逐步建立起由少数寡头主导、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结构。而中国过去缺乏类似的大规模整合,企业数量多但分散,行业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
  • 三是政府参与竞争的方式:当前地方政府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提供税收、土地等传统优惠,转向通过设立基金参与企业项目投资。政府通过大额跟投吸引企业落地,虽名义上是“支持”,实质上却可能赋予企业开展低价倾销等掠夺性竞争的资本实力,加剧市场内卷。这种以财政资金驱动的不当竞争扭曲了市场机制。
  • 四是体制机制:中国现有的行政区域体制,使地方之间以“块状经济”方式竞争,内部协调依赖行政指令,外部协调靠行政关系,导致要素流动受限、公平竞争受阻。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行政职能和司法职能尚未完全理顺。

信源链接:https://stcn.com/article/detail/2455656.html

相关信源:

界面新闻:【专访】刘志彪:反内卷式竞争必须触及“两个根源问题”

https://mp.weixin.qq.com/s/1hS-JEWeBwGW5h8JfZ66gg

6. 本轮“反内卷”能成功吗?

信源:中邮证券研究所

文章截图

7月17日,中邮证券研究所发布文章指出,虽然本轮“反内卷”政策预期持续升温,但目前政策举措尚局限于以行业自律为主,还未正式出台以去产能为考核绩效的政策文件。部分行业虽然制定减产计划,如光伏、钢铁行业,亦是行业自律行为,最终自律协议兑现如何有待观察。

另外,“反内卷”政策并未配套扩内需政策,或对稳生产、稳就业、稳增长产生一定负向冲击,进而有可能抑制市场需求。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HbGuWLbXOX6S54RGRCYtQ

7. 哪些行业的“反内卷”前景更好?

信源:华泰证券、兴证策略

“反内卷”重点行业的基本情况

7月13日,华泰证券研究所张继强团队基于企业所有制结构、行业集中度、利润状况、成本曲线、需求前景五个维度判断各行业“反内卷”前景。该团队认为,国企占比与企业利润状况决定企业配合意愿,是周期拐点与价格底线关键所在;行业集中度与成本曲线决定了“反内卷”政策的效果能否持续;而长期的产能去化效果取决于需求前景。

张继强团队预计,光伏、电池等行业企业配合意愿高,有望形成短期的价格底,但是否反复取决于企业能否持续配合、兼并重组等能否顺利推进;钢铁、煤炭、汽车整车等行业期待更高层级的统一指导,弹性更多在于需求端;家电、机械等行业民企占比较高、利润尚有坚持余地,产能前景还有待观察。

有望率先供给出清的细分行业

早在今年2月2日,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从当前供给能力、供给变化趋势以及行业盈利状况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行业供给结构比较框架,以寻找严重“内卷”下利润空间明显压缩、产能扩张放缓,同时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下有望率先实现供给出清(使供需快速达到均衡)、实现困境反转的行业。

张启尧团队研究认为,当前供给结构已在优化、有望率先出清的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地产链、新能源、电子等多个重点板块;排名相对靠前的细分行业有:锂电专用设备、纺织化学制品、风电设备、化学制药、仪器仪表、电池化学品、食品加工、厨卫电器、生猪养殖、电子化学品等。

信源链接:

相关信源:

8. 普通人如何“反内卷”?

信源: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文章截屏

在各行各业“内卷”加剧背景下,普通人也不得不“卷”入其中。7月7日,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赵伟团队发表文章指出,近年来居民“内卷”倾向凸显,表现为工作时间拉长令消费时间“腰斩”,同时导致服务消费偏弱。具体从行业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卷”现象最明显,而地产基建、生活性服务业工作时间有所减少。

针对如何缓解居民“内卷”,赵伟团队指出,当前鼓励带薪休假、弹性工作制等政策,旨在增加居民消费时间,虽具有积极意义,但更多仍属“治标”层面。“内卷”根源在于就业在行业间分布不均,即制造业就业过多引发内卷,而服务业就业不足。要真正“治本”,关键在于引导就业与需求适配,促进就业在行业间实现更为合理、均衡的分布。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AApCqcNyipWn8qTxm0kSw

相关信源:

复旦大学讲座:反内卷生存手册:在躺和卷之间找到第三种可能

https://www.stuaff.fudan.edu.cn/11/11/c10069a725265/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