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subscription
源情报留资表EN
源解视留资表EN
源解视留资表
源倾听留资表
邮件订阅

我们默认为您开具电子发票(普通发票),请您准确提供以下信息:

发票信息表单
源情报留资表

基孔肯雅热,会是下一个“全球大流行”吗?

7月以来,广东省多市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其中,佛山市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6000例,7月27日至8月2日新增病例2770例,疫情仍处高位;8月2日,媒体报道香港发现首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这意味着除“重灾区”佛山外,澳门、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已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该病毒仍有外溢且“北上”蔓延的趋势。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社会对基孔肯雅热的关注进一步升级。

此外,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是首个全国性、普惠性的补贴制度,引发社会热议。

本期搜信源根据上述两个热点话题,为读者整理了以下信源:

基孔肯亚热

  • 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数据
  • 基孔肯雅传播影响因素
  •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 基孔肯雅热疫苗开发进展

全国性育儿补贴

  • 3600元意味着什么?
  • 全国生育补贴政策汇总
  • 生育支持政策的中国路径和国际经验

基孔肯雅热

1. 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数据

信源:Vax Before Travel(VBT)

网页截图

Vax Before Travel(VBT)是一家国际疫苗信息出版商,其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全球流行病的最新数据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旅行者提供给疫苗接种参考。

VBT基孔肯雅热专栏指出,截至2025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基孔肯雅病毒(CHIKV)已在119个国家形成传播风险,覆盖全球超过56亿人口;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2024年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共发现约62万例基孔肯雅病毒病例,其中213例死亡。

基孔肯雅热病例主要集中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25年以来,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已超过1900例(截至7月);泛美卫生组织报告美洲地区已有病例超20.6万例(截至7月30日),其中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秘鲁病例最多;亚洲病例已报告病例超3.3万例(截至6月初),主要集中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印度洋地区病例则主要集中在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国家和岛屿。

信源链接:https://www.vax-before-travel.com/chikungunya-outbreaks

2. 基孔肯雅传播影响因素

信源:旅行医学杂志(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

文章截图

7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本次基孔肯雅在我国造成的本地疫情局部暴发,主要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首先是外部环境流行强度高,其次是我国存在传播媒介伊蚊。适合蚊虫孳生的气候、病毒为印度洋流行株等原因也催化了本次疫情。

学术期刊《旅行医学杂志》于2023年3月发表的文章《基孔肯雅热:旅行者的风险》,系统性介绍了基孔肯雅病毒的进化、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全球传播态势、感染症状及后遗症等。其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降雨量、海拔)、生态因素(如是否存在伊蚊和森林循环)和社会因素(如城乡人口流动率、旅行情况)。

文章指出,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给人,这些蚊子的栖息地不断扩大,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50年到2000年间,全球适合埃及伊蚊繁殖的区域面积平均每十年增加1.5%,预测到2050年,这一速度将加速到每十年增加3.2-4.4%。此外,战争或洪水、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流动,也会促进基孔肯雅热在流行区或疫情期间的传播。

信源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tm/article/30/2/taad008/6989692?login=false

相关信源:

刘起勇:为何今年佛山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规模比往年大?
https://mp.weixin.qq.com/s/sJU2M0BNblxe1VYZKynXCg

3.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信源: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

网页截图

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诊疗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基孔肯雅病毒潜伏期为1~12天,常为3~7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也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出现淋巴结肿大、结膜炎,极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主要措施包括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

信源链接:https://www.nhc.gov.cn/ylyjs/gzdt/202507/c592a4f82dd7405e9be5302e4147c0c7.shtml

相关信源:

世界卫生组织:基孔肯雅热症状与防治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ikungunya

4. 基孔肯雅热疫苗的开发进展

信源:预防界

文章截图

微信公众号“预防界”于7月30日翻译了研究《基孔肯雅热疫苗的研发、挑战及对公共卫生影响的途径》(Chikungunya vaccin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pathway toward public health impact),原文刊登于《疫苗》(Vaccine)2024年第42期。

该研究指出,接种疫苗是预防基孔肯雅热感染的一种策略,有望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当前,Ixchiq-VLA1553疫苗已于2023年11月获得美国FDA许可。除此之外,截至2024年9月,还有5种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且正在积极开发的阶段,包括:

  • 减毒活疫苗(VLA1553-Valneva)
  • 灭活疫苗(BBV87-BBIL)
  • 病毒载体疫苗(MV-CHIK-Themis Bioscience、ChAdox1 Chik)病毒样颗粒疫苗(PXVX0317)
  • 核酸疫苗(mRNA-1388)

目前,病毒样颗粒疫苗(PXVX0317)和mRNA疫苗(mRNA-1388)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PXVX0317的关键临床数据显示,单剂接种后两年内中和抗体水平提升19倍;III期试验中98% 的青少年及成人接种者产生强效免疫应答,6个月后维持率达86%。该疫苗预计2025年上市,将成为抗击基孔肯雅热的重要武器。

信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ENQPMJ5vZrLYBJ8luVAIw

全国性育儿补贴

1. 3600元意味着什么?

信源:晚点小数据

文章数据图

新出台的全国性育儿补贴是我国极少数完全均等发放的大额现金补贴,然而,等额的3600元对于不同城市、省份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

微信公众号“晚点小数据”梳理了31个省份和直辖市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计算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占该地区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并进行可视化呈现。数据图表显示,3600元的育儿补贴占全国平均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2%,该补贴对于上海人的意义最小(仅占0.7%)、其次是北京(0.9%),对于甘肃的意义最大(1.7%)、其次是贵州(2.1%)。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的数据,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总成本是53.8万元,其中0-2岁婴儿的养育成本是7.4万元,而发放10800元育儿补贴约占养育总成本的2%。

信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Lzix4GTX4G7SOQkBNNTIw

2. 全国生育补贴政策汇总

信源:金十数据

数据可视化截图

在本次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前,已有不少城市推出了各类生育补贴政策。金十数据围绕全国各类生育补贴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可以看到:

内蒙古呼和浩特对每孩的补贴标准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高达1-10万/孩子,家庭补贴金额上限可达到16万元;湖北省天门市的家庭补贴金额上限则位居第二,生育津贴和育儿津贴一年的补贴标准为9600-12000元,家庭补贴金额上限可达到7.04万元;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育儿津贴为1万/年,亮点措施在于年度补贴能持续到孩子6周岁,覆盖的年龄幅度全国最大。

信源链接:https://xnews.jin10.com/details/185517

3. 生育支持政策的中国路径和国际经验

信源:华泰睿思

c6305e7ba7f46995c136e6acf75715f8
文章截图

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出台时,互联网涌现出“3600元对于育儿成本杯水车薪,人们并不会因为育儿补贴而生育”的观点。那么,育儿补贴能否有效提振生育率?

华泰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史进峰和龚劼于2025年7月4日发布分析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生育政策的典型案例进行复盘,提出几个观点:一是公共财政对家庭补贴力度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我国家庭福利补贴方面仍有加码空间,尤其在包括生育补贴的直接补贴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三是生育补贴试点效果总体积极,其受惠群体受限的不足或需要通过全国性补贴来补充。

当前,中国现状是补贴强度不足,地方试点存短板。一方面,财政缺口显著:2023年家庭福利支出仅占GDP 0.45%(直接补贴占比0.03%),不足OECD均值(2.09%)的1/4。另一方面,地方试点效果分化:攀枝花(补贴1.8万元/孩)2023年出生人口降幅优于全国;临泽县(同力度):因青壮年外流,2023年出生率反超全国后再度回落。

文章建议,要聚焦普惠的财政补贴,持续加码至GDP占比1%以上方能见效。此外还需满足配套需求:同步优化产假支付比例(当前半数地区未覆盖158天)、扩大托育供给(2023年千人口托位数仅4.5个),复制北欧“经济支持+服务保障”双驱动模式。

信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W5mCvWIORShOBtWorXDbQ

相关信源: